风雅龙游丨布鞋
分享到:

布鞋者,用布制作的鞋也。对于我们这些年纪的人而言,是穿着母亲做的布鞋长大的一丝一缕总是情,一双千层底布鞋,饱含着浓浓的情。布鞋情结刻骨铭心,成为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


早年的农村,农家妇女几乎都有一手好的针线活儿。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拮据,好多穿的、戴的物品,极少有人去买,大多是自己动手做的。做布鞋这种手艺,是农家妇女必做的一件针线活。有一句话说得好,走的再远,舒服莫不过母亲纳的老布鞋。我们家兄弟姐妹穿的布鞋,都是她亲手做的。在那个物资并不丰裕的年代,穿着一双舒适干净的布鞋,算是幸福的了。不负少儿,不负成长,陪伴走过那段快乐时光。

做鞋的材料,主要有鞋底,鞋帮,麻线,鞋样等。工具有针线,顶针,锥子,鞋楦等。像这类工具,家家户户都要添置一些。鞋做好以后,把鞋楦放到鞋子里面去,鞋面就会支撑起来。一套大大小小七八件之多。因工艺相对复杂些,于是有人上门兜售。而鞋样,就不一样,谁家样子好,照样画葫芦,参照复制一个就行。

图片

布坯是做鞋帮、纳鞋底的必备品。小时候我常常看着母亲裱布坯。先是用面粉打浆糊,把少许的麦粉倒入锅里,掺水搅匀,待到水开,不停地搅拌着,不一会儿便成为稀稀的浆糊。有的人家,也有用米汤熬透熬浓,做成浆糊。浆糊质量好,可以确保布坯粘贴牢固,结实耐用。

裱布坯是个细巧活。原料是破布旧布。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,母亲会把补丁一层层拆开,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。五颜六色,薄厚不一,颜色不一,新旧不一。积攒多了,选个大太阳的日子,把木板支在院子里,把旧布料均匀摊开,将碎布条一块块、一层层粘起来。开始要在木板上刷一层浆糊,再贴上旧报纸,这是为了方便日后揭开。再刷上浆糊,头一层粘上大块的碎布头或旧布。然后再刷上浆糊,将碎布一条一块仔细粘好,严丝合缝,平整无缺。以此往复,粘补四五层,最后一层再用稍大一些的布块做封面,压实压平,一张布坯就裱好了。之后将它们搬到太阳底下晒晒。待裱好的布坯压平、晒干后,轻轻揭下叠放衣柜备用。

图片

接下来是制作鞋底。依据各人脚的大小,按照鞋样图样,用铅笔描出轮廓,顺着笔划,把布坯剪成一片片的鞋底料,用面糊将白布粘牢。接着把包好六七层,将它们粘贴成一块,层层平放整齐,顶部、底部朝外的一面,用白布覆盖粘合,压实后,用线将粘好的鞋底沿四周缝合。以此类推,接着做第二只,直到全部做好。

纳鞋底是最繁琐的一道工序。先要搓麻线,龙游人是用一种叫苎麻的植物来做原料的。夏天就将其收割回来,用刮刀除去茎杆,撕剥下一条条麻皮。尔后将麻皮放在大锅煮熟,用石灰水浸泡、搓捻。捞出来清水漂洗,要用棒槌反复敲打,去除杂质,剩下的就是洁白无瑕的纤维。晾干后,可以搓底线了。母亲将“底线瓦”放在大腿上,抽出一二条,用手反复搓捻,搓捻纺成一根根均匀细长结实的麻线。

图片

吃过晚饭,妈妈坐在昏暗的灯盏下准备纳鞋底。从针线筐里取出麻线,戴上顶针,拿出锥子,开始穿针引线。夜深人静时,她弯腰弓背,一手攥住鞋底,一手用力拽针线,指掌间力气用得大、用得均匀,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,自然就耐穿。动作轻松自如,透出一种娴熟、优雅之美。针线密密匝匝,稀疏得当,松紧适中,大小一致,煞是好看。纳鞋底的时间长了,手指会酸痛,眼睛会发花。有时母亲手指麻木了,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。

鞋底的用料,是旧衣服撕碎的布条和零头布粘贴成的,比较厚实,针线很难穿过去,所以用力大小非常关键。只见她先用锥子使劲扎一下,右手汇聚着力量,刺出针眼。再把针线穿过鞋底,翻到背面,拔出针,带出线。因为鞋底很厚,非常容易滞针,她有时会把针头放在头发上抹几下,利用头油润滑润滑。或者用香蜡把麻线润滑打理几遍,使之穿得更快,也更省力。她心灵手巧,一丝不苟,一板一眼,纳出的针脚细密整齐。劳累没有压垮她的意志,脸上总是挂满笑容。

图片

以后是剪裁鞋帮。把鞋样平放在布坯上,用剪刀按式样剪好,外面加一层鞋面,两层对齐缝合;男人一般是用黑色,女孩则是喜欢碎花。鞋帮与鞋底连接处,用白布包边,用线缝合即可。

接着就是上鞋,即将鞋帮和鞋底缝合。操作要求必须紧绷楦型,平整服帖,针码更得间距齐整;且两者结合,要充实饱满。这是一件技术活,如果技能不过硬,鞋帮就会跑偏,影响外观和质量。要把鞋帮底圈缝上鞋底上,只能在鞋内那窄小空间做活。一针一线,反反复复。外看看,里瞧瞧,直到满意才息手。

最后就是楦鞋。先要在刚做好的鞋子上洒点水,弄湿。之后将鞋楦放到里面去,前脚、后跟各放一块,中间放若干块,用榔头敲打其中的木楔,将其向下的力量转化成水平力量,致使鞋面支起、鞋帮饱满挺拔。少则半天,多则一天或更长,完全定型以后,方能拔出鞋楦。至此,一双结实耐磨的千层底老布鞋做成了。

要说最开心的事,莫过于新鞋刚做好、即将试穿的那一刻,刚刚做好的鞋子,一般都会挤脚。说实在的,此刻也有担心的事,太小或太大,否则要返工或重做。脱掉旧鞋,穿上新鞋,伸伸脚趾,用力往前顶几下,来回走几步。一回要试穿多次,方能决定。若是听到我们说刚刚好,这时她就放心了。

图片

千层底布鞋工序繁多,工艺严格。耗时长久,制作一双布鞋,从开始到成型,往往要花五六天时间。手工纳底,具有柔软舒适、透气吸湿的特性,大家还是喜欢穿的。在旧时,当地农村有个习俗,过年孩子们要穿新鞋子新衣服。所以好多人家新鞋做好后,不急于穿,要放到大年三十再拿出来穿。为了让我们过年能穿上新鞋子,母亲还得赶着做,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。

母亲的手艺是一流的,她做好的鞋,像模像样,毫无瑕疵、尽善尽美。其款式、色彩、用料上有独特之见,花样百出。尽管颜色都为黑色,但面料除洋布外,还有灯草绒、平绒等。随着时间推移随之变化,款式趋向流行。颜色不断翻新,使之越来越花俏,有黄的、红的、花的等。她还会做娃娃鞋,绣花鞋、方口鞋等等。若干年前,龙游报社的两位女记者路过我家,母亲还送她们一人一双娃娃鞋作纪念。

有一种亲情,叫作母亲做的千层底。我就是穿着那样的布鞋长大的,穿着它去上学、穿着它走出乡村、走向社会。母亲做的布鞋,已成为永恒的回忆,它凝聚着殷殷关爱,也让我深深感悟到母爱情怀。



龙游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