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雅龙游丨露天电影
分享到:
露天电影,是 我们这 代人的 集体 记忆。每个人都有童年, 如果有人 问起 我们 童年最幸福的记忆是什么,也许 其中会 有一个答案,那就是露天电影。 时候 看电影是唯一的娱乐活动 大家都是很期待的

图片

我也是看露天电影长大的。我们大队的露天电影,是在晒谷场放的。下午还未放学,电影机就已经到了,是大队派人挑回来的。知道电影放映机到了,我们上课是没有心思了。老师有时也会善解人意,适当早点下课。下课后,我们就去看电影放映机。机器放在老师办公室内,锁着门。我们就从门缝里或是窗户看上一眼。

过不了多久,放映员来调试放映设备,我们则可以近距离看看了。发电机一响,汽油气味很浓,那时候连汽油味感觉都是非常好闻。那种美好的嗅觉记忆一直挥之不去,与多年以后坐公交车闻到的废弃汽油味是完全不同的感受。调试设备之后,去挂幕布。在晒谷场东面的位置,挖两个洞,立两根大毛竹,幕布就挂好了。然后,放映员去吃饭,一般是安排在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。不用说,吃得肯定比我们好。

图片

这时,我们也该回家吃饭了,几乎是连蹦带跑,一到家便催促母亲赶紧做饭,生怕晚了占不到好位置。吃完饭,什么事也不顾了,背起凳子就往晒谷场跑,抢个好位置。天色渐渐黑下来了,晒谷场上的人越来越多。放映员也来了,把放映机放在合适的位置。人已经基本到齐。虽然也有三三两两晚到的,当然包括隔壁大队的小孩们,来得晚的,没有地方,有的就站在荧幕的后面“反着”看,有的就爬到树上或者围墙上去看了。

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电影片把控相当严格,并不是想看什么片就能看的到的。我们看的最多的是”三战片”,即《地道战》《地雷战》和《南征北战》。不是百看不厌,而是只能如此。村民章光良,年龄与我相近,小学文化,记忆力尚好,他有一绝,会背电影。他能把《地道战》的台词统统背下来,一字不漏,声情并茂,惟妙惟肖。我们都觉得奇怪。其实,他毫无表演才能,只是因为看的多了,影响太深了,所以忍不住就表现出来了。那个时代看电影,会先放映一两部新闻简报的片子,或者是科技片。然后放正片。老百姓有总结,朝鲜电影哭哭笑笑,越南电影飞机大砲,中国电影新闻简报。

图片

看露天电影,也不缺少有趣的故事,现辑录两则。其一,我的发小胡樟苟,读过一年书,遇事都想弄个明白。电影《草原英雄小姐妹》在村里放映,他见演员穿着短裙子飞快地舞蹈,很是吃惊。那时农村姑娘都穿裤子。电影演员是不是穿短裤,短裤是什么颜色的,他很好奇,绕着银幕转了好几圈,一点也没有看清楚。没办法,他就站在银幕下面抬头盯着,眼睛不眨一下。直到电影散场,结果还是弄不明白。

第二天,脖子痛的伸不直。其二,1966年底,文化大革命爆发。某天,晒谷场上看电影,新闻简报毛主席接见红卫兵。天色已暗,当银幕上出现毛主席的形象时,晒谷场四周突然响起阵阵鞭炮声。一公社干部大声喊道,热烈欢迎伟大领袖毛主席来到我们大队。数百人同声高呼,毛主席万岁,毛主席万万岁。好一个热血沸腾,神圣虔诚的场面。我年幼无知,只觉得十分新奇。尽管时过五十多年,这一场景依然历历在目。


龙游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