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千里之外教师伉俪,在龙游收到了最好的“礼物”
分享到:
图片

图片

20年前

他们是一对刚毕业的小情侣

凭着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精神

坐上绿皮火车

从千里迢迢的湖南

赶到听也没有听说过的“龙游”


20年来

潜心教书育人

扎根乡村教育

获评2022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!

他们就是模环初中的

夫妻教师龙俊宇、武召慧


(一)

初夏时节的校园,充满活力与紧张刺激。夏天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特殊的,中考、高考、毕业,成年前所有重大的人生转折都发生在夏天。

这个学期,武召慧接手了学校里出了名“难管”的毕业班,3年换了3个班主任。

图片

“最近特别忙,总想趁着还有几天,再抓一抓他们。”

临近中考,作为班主任的武召慧,尤为忙碌,她不仅要教好自己的英语课,更要关心学生们的生活。早上6点,武召慧得“盯着”几个可能会赖床的学生。晚上9点,又要等到查完寝,她才能放心回家。

高二的大儿子希希和一年级的小儿子想想,更多地交给了龙俊宇。

图片




图片
图片

这让她的小儿子想想忍不住抱怨。

“我都乖乖做题了,还做了一百分,你为什么还不回来。”

“你也不能老是不回来,这两次只在家过一会儿就去。不在家待全部,我更想你在家里待全部的呀。”

“为什么要明天回来呀,明天明天明天有这么好吗?说这么多明天?”

......

图片

看着视频那头的想想,听着语音里的想想,武召慧觉得又心疼又“好笑”。“但是也没有办法,学生们也是我的孩子。”在这种关键时刻,武召慧总是觉得如果自己多上心一点,可能就会影响一个孩子以后的人生。

就连周末,也是龙俊宇给武召慧当专职司机,再带上孩子,一起去学生家里家访。“和家长的沟通也很重要,一定是家教结合的。”这是武召慧坚持的教学理念。她在家访的过程中,走进学生、走进他们的家庭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学生童浩杰喜欢武召慧的家访,“虽然有表扬也有批评,但老师讲得很细,比我跟爸爸妈妈说的还要多”而他也被武召慧的负责打动,“之前有同学中考游泳项目不达标,需要在校外的游泳馆加练,正好赶上中秋节假期,但武老师还是每天陪着他们

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真负责,接手两个月后,这个“人见人怕”的班级在成绩、学生们的行为习惯上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。对此,丈夫龙俊宇也是十分敬佩妻子的敬业精神,并以她为豪,“要让学生进步,走进学生的心里,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。”

图片

(二)

其实,武召慧也同样“嫉妒”着龙俊宇的学生,“他很注重细节,情商很高。”早几年,龙俊宇经常担任班主任、教务主任、总务主任等。虽然是一名男老师,但是却很注重细节。

关注到班里的学生有早恋倾向,为照顾学生的情绪,他特地将谈话地点放在学校里的桂花树下,还专门查找资料、咨询专家,为学生上情感主题的班会课。

图片

有学生请假,但超过时间未回,他就会很着急地寻找。等到学生回来以后,再问清楚原因,虽然有时候学生会撒谎,但他也是点到为止,既能为学生留面子,又树立了规矩。

查寝时,龙俊宇也不仅仅检查寝室常规,而是会专门去跟学生聊天,他觉得在教室、办公室这样的教学场所里,学生会比较拘束,而在寝室里交流往往可以听到他们的真心话。

图片

“龙老师是万能的,也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。”模环初中老师颜乐这样评价他。

“更希望学生服我,而不是怕我”,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,他也遇到过总想试探老师底线的学生,在非处罚的情况下让学生记住教训并且不再犯。

在龙俊宇看来,老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,还要给学生解决麻烦。2002年毕业以来,他和武召慧就一直扎根在乡村,从横山初中到如今初中部合并。之前也有过进县城工作的机会,但龙俊宇仍旧选择留下。

图片

“在乡下教书,好像人家会说学生质量没有县城的高,但我不这么觉得。”在龙俊宇看来,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。乡村学生留守儿童多,家长缺失的部分,更需要老师的指引。

因此在工作上,龙俊宇也是主动承担。早年作为学校的教务主任,由于教师紧缺,他把自己安排成唯一一个跨年级任教的教师,备课、上课都是双份的工作量。

直到前两年,龙俊宇的母亲病重。远在千里,为了寒暑假都多回家照顾老人,龙俊宇辞去了学校总务主任的工作。“感觉20年来,的确亏欠了家人很多。”

图片


(三)

这样的一对夫妻,又像战友,又像竞争对手。总是错峰忙碌,相互配合。

“没想到居然20年的时间过去了。”武召慧和龙俊宇回想起刚来龙游的时候,是和学校里的十几个同学一起,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,坐2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这个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——龙游。

图片

这么多年来,不少同学离开了这里。但他们一直坚持着,他们是老师,也是父母。“我的大儿子以前都是自己一个人坐车从横山到西门小学读书的。”不久前,武召慧还将学生们一个个送走,才想起大儿子的放学时间,一路追出去,在马路边看到了被雨淋得湿答答的希希。

对希希,武召慧和龙俊宇总有愧疚。

图片

如今,他们从一对情侣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母。也步入了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的年纪......这些现实问题,也让他们有过动摇。但20年来的付出和从学生、学校收获的感动,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。

“刚开始那几年,学校特别关照我们,既给我们上升的空间,又关心我们的日常。”考虑到两人离家遥远,每年学校都会让他们早一些走,还会为他们买车票。

图片

碰到节假日,由于两人都是少数民族,难免会思念家乡的特殊习俗、怀念过节气氛。学生们都会为他们带“礼物”,有的时候是月饼,有的时候是满满一桌子的清明粿。“还有很多去外地工作的学生,每年回来都要约我们吃饭,还会给我们带特产。”

谈起这些,龙俊宇和武召慧说,“在这些背后的心意,是我们无法割舍的感动。”这些年,他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,每一位学生,都是他们最好的收获。



龙游新闻